内蒙古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56627|回复: 1

[资料分享] 同学推荐的一个新学院,有兴趣的看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1 11: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利帖】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重磅来袭,各位研友又多一种选择啦!

电子科技大学于2014年5月成立了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不知道有多少研友关注了这个消息呢。多一个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也是多一种选择呀。同是研友,希望大家都能选到好的学校、学院还有导师,所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基础院的情况,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楼主特地联系了在电子科大上学的同学,打听到一些内部消息,再加上身边有好心学长学姐介绍、答疑解惑,以及楼主对基础院资料的研究,总结出基础院如下优势:
1. 国际化培养模式。一是师资的国际化,会从海外引进国家青年千人及以上层次的人才。二是学生培养的国际化,会与美国犹他大学、美国休斯敦大学、美国俄亥俄大学、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加拿大国家能源材料及通信技术研究院、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伦敦学院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对学生进行中外联合培养。合作导师的分量也不小,除了我们一般想得到的大牛外,甚至还有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院士!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和研究方向选择海外导师,能成为国外院士的学生,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同时基础院会经常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为学生提供近距离国际交流的机会。三是发展、管理模式的国际化,基础院实行PI制(项目负责人制),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
2. 优厚的待遇。基础院根据学业情况设立专门的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平均总额不低于学校标准两倍。亲们可以掰掰指头算算,可以拿好多钱。直博生,国家一个月2500,加上导师发的钱,暂且再乘以2,是不是很有可能要上6000了呢!!如果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或成果,还将在“基础与前沿开放基金”中发放科研奖励。对我等屌丝来说,实在是太大的诱惑了!!
还有其他的一些优势,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亲们自行总结,各取所需。
基础院的联系方式如下,亲们有问题可以直接联系。。。
电话:+86-28-83201896 传真:+86-28-83201896
微信公众号:电子科大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新浪微博:电子科大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电子邮箱:  iffs@uestc.edu.cniffsuestc@gmail.com
另外我把看到的资料附在下边,大家慢慢研究哈。
成立背景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于2014年5月成立,是电子科技大学为汇聚从事基础研究的优秀人才,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整体基础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而特别建立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由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导王志明担任执行院长。
基础院实行PI制(项目负责人制),主要开展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与前沿科学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计划五年内围绕各研究领域成立6-10个研究所,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以及在相关学科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一批ESI高被引学术论文,产生标志性的学术成果。基础院将汇聚海内外从事基础研究的优秀人才,形成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为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做出重要贡献。
国际化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由从海外引进的国家青年千人及以上层次和水平的人才组成,现有教学科研人员8名,其中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名,短期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名,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名,青年千人计划学者1名,美国协议教授1名,美国博士后1名。未来五年,专职学术队伍规模达到30人左右。作为电子科技大学“学术特区”,基础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模式,实行年度工作交流制度,五年一个考核周期,五年考核不合格者将流出基础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立足于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基础研究人才。
联合培养
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前往欧美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交流或联合培养;
与加拿大INRS大学互派博士生联合培养,达到相关毕业要求后获得UESTC、INRS大学博士学位。
国际学术交流
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硕士期间均有机会到国外著名高校交流学习;
提供国际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奖学金/助学金
设立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总额平均不低于学校标准两倍。
研究生招生
独立的硕士生和直博生推荐免试指标;
博士生采用“申请考核制”,由基础院招生与培养工作组进行综合评审和面试,无需统考。
实验平台
人工材料国际中心(ICAM)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rtificial Materials人工材料国际中心(ICAM) 由电子科技大学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王志明2011年回国后建立,现有9名教学科研人员,3名国际留学生,5名博士,15名研究生。
ICAM专注于应用基础研究,涵盖了物理、化学以及光电子器件等方向,研究工作的核心是低维度材料的控制生长、物性表征以及低维材料在能源转换、量子信息器件、光电探测领域的应用。开发出新的可控薄膜及纳米结构生长技术以及新概念光电、能源功能器件是本组的重点支持方向。
 ICAM拥有高水平的学科实验平台,现有经费超过2000万,具有承接重大科研项目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
ICAM成立3年多以来,已在纳米结构生长、光电器件研究、拓扑绝缘体等领域产出成果,共发表SCI期刊论文48篇,其中19篇影响因子>3.5,包括:2篇Nano Letters,1篇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篇Nanoscale,9篇Applied hysics Letters以及12部英文专著(Springer),并且申请专利6项。
极端条件下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平台
平台致力于极端条件下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主要关注强辐射、强激光、高压等极端条件下材料的物性和理论模拟,材料改性及新材料的制备,光电纳米材料及传感器件研究等。平台拥有多功能离子束设备、计算机集群、光谱分析设备等研究所需硬件。
制备了多种新型光电纳米材料并用于传感器研制,研制的用于有机污染测试的传感器系统,其灵敏度和稳定性达到国际领先。在材料的粒子束(强激光)辐照效应和改性领域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离子-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在国际上率先将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应用于辐照效应以探索电荷转移在辐照动力学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 Rev. Lett.、J. Mater. Chem.等期刊上;在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损伤理论—光子辅助碰撞电离,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 Rev. Lett.、J. Appl. Phys.等期刊上。
近十年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等合作,已发表SCI收录论文40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60多篇,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合作撰写60万字专著1部。应邀撰写英文专著4章。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团队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青年基金)资助8项,2项国家重大专项连续资助,2014年科研经费超过500万。

现有学科





       



导师介绍(仅介绍2名牛的)
导师代码: 11140
导师姓名: 王志明
性      别: 男
职      称: 教授
学      位: 博士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zhmwang@gmail.com
博士招生方向                                             硕士招生方向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3方向: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07方向:新型固体器件与应用
07方向:材料分析表征                                           09方向:微细加工与MEMS技术
09方向:能源材料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Z1 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01方向: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功率器件                                 01方向: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07方向: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                               02方向:纳米电子学及自旋电子学
                                                             05方向: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技术
个人简介
王志明,男, 1969年10月生于山东,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执行院长。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德国柏林Paul-Drude-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Electronics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工作,自2000年至2011年5月在美国University of Arkansas材料研究科学与工程中心工作十余年,王志明教授的研究领域是工程与材料科学,他长期从事分子束外延材料与器件研究,代表性研究成果有量子点多层有序自组织,高指数面纳米结构控制和液滴外延技术等,其中纳米自钻孔技术和量子点分子生长开创了半导体量子结构研究的新方向。同时王志明教授还兼任《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主编,《Springer Series in Materials Science》和《Lecture Notes in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丛书编辑,并为国际材料和纳米系列会议的创始人和组织者。






导师代码: 10211
导师姓名: 祖小涛
性      别: 男
职      称: 教授
学      位: 博士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xtzu@uestc.edu.cn
博士招生方向                                                 硕士招生方向
070207 光学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2方向:光电子材料及其与强激光的相互作用                   01方向:纳米材料及结构
                                                                 02方向:相变及其辐照效应

070205凝聚态物理                                            070207光学
01方向:纳米材料与结构                                       03方向:量子光学
02方向:光电材料及器件                                       05方向: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04方向:计算凝聚态物理      
05方向:合金材料与金属物理 
个人简介
1988年2月至2002年12月在四川大学物理系工作。1999年起任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6次(2001-2008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核工程及放射科学系作访问学者。2002年在四川大学获博士学位。200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应用物理系任教,曾任应用物理系主任和物理电子学院副院长。2014年6月开始在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任教。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成都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物理学会理事。 在PRL、APL及PRB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00多篇,研究成果已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被国际同行SCI他引500多次,应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邀请撰写专著5章。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与合作者共同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 Optical Materials、Intermetallics、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等15种国际著名学术杂志审稿人。近5年来负责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已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已培养博士11名,博士后7名,硕士23名。已有10名学生出国深造。 2004年以来入学的10名博士生已发表国外学术杂志SCI论文100多篇,其中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APL、Nanotechnology、JAP和Scripta Materialia上20多篇;2003年以来毕业的硕士生已发表国外学术杂志SCI论文50多篇。 研究兴趣:光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其物理性能研究; 材料的强激光和粒子束辐照效应及改性; 智能材料(结构)与新型传感器的研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内蒙古大学论坛 ( 琼ICP备2022007678号 )

GMT+8, 2024-3-28 21:21 , Processed in 0.0683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